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:居委法苑——打造可复制、可借鉴、可推广的法治化社区治理场景
▴ 点击上方海报,揭秘创新成果 ▴
邻居私自改变入户门朝向,不仅影响了李先生一家的通行,还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……
小区内无人认领的“僵尸车”长期霸占停车位,挤占公共资源难以清理……
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“小事”,却是社区治理中实实在在的“难题”。处理不好,不仅可能“睦邻”变“怨邻”,甚至会成为基层治安的隐患。
“以往面对这类‘老大难’问题,常常会陷入‘居委调停-暂时缓和-反复发作’的僵局。但现在依托‘居委法苑’,我们可以获得精准专业的指导力量,大大提升了解纷的实效性。”成功化解多起矛盾后,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恽梅感受到“居委法苑”的强大助力。“法治的力量,是解开矛盾纠纷最管用的钥匙,通过‘居委法苑’,我们对这把钥匙越来越熟悉,对于管理好小区更有信心了。”
被称作上海“西大堂”的普陀区,近年来提出了“美好生活品质区”的发展目标,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
今年2月,普陀区人民法院制定了打造超大型城市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普陀样板行动方案,将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”作为重要目标进行规划设计,“社区”成为行动的第一个主题词。
“社区是矛盾纠纷生成密度最大的空间。我们的想法是打造一个法治化社区治理场景,在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的同时,围绕完整的社区生态链条去观察、去实践,不断完善法治保障能力。”普陀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金一长期负责法院诉源治理工作,对社区治理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。
通过司法大数据比对、矛盾争议排查、诉讼量分析,上海内环内最大的小区——“中远两湾城”跃入视野。
96个楼栋,近1.2万户居民,坐落于苏州河畔的中远两湾城,邻里纠纷、物业维权等矛盾问题层出不穷,复杂的社区生态也使之成为法治社区治理场景建设的最佳载体。经过充分研究论证,今年6月,普陀区人民法院“居委法苑”计划在中远两湾城正式启动。
“社区矛盾纠纷大多是家长里短的小事,大家不愿意费时费力打官司,又不知道上哪儿找‘说法’,时间一久,矛盾就容易激化。”中远两湾城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邵建萍认为,要从根本上化解社区矛盾纠纷,还是要把“法”送到群众身边。
家住中远两湾城的徐先生,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为楼上阳台外加装的雨棚噪音所困扰。但楼上的毕先生认为自家顶棚不属于违章搭建,不同意拆除,双方矛盾愈演愈烈,居委的调解工作异常吃力。
根据“居委法苑”阶梯式解纷机制,居委会邀请法官下沉社区指导调解。调解过程中,法官吴文俊和唐寅向业主双方介绍了类似的判例,分析加装雨棚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,并对诉讼产生的成本、风险进行提示。居委会工作人员再从邻里关系角度出发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。不到一小时,双方便签署了《调解承诺书》。
在“居委法苑”这个场景设计中,普陀区人民法院紧紧依靠党委领导,按照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的理念,充分发挥司法推动力作用。除了分类解纷的机制外,居委法苑还汇聚了“3+5解纷力量”,包括派出所、司法所、律所、平安办、信访办、居委会、业委会、物业公司等解纷主体,以及消费维权驿站、妇女儿童指导服务中心等第三方调解集群。
基层治理,自上而下是一条路,依靠人民群众是另一条路。“居委法苑”还吸纳了一批社区贤达、热心群众进驻。今年74岁的汤啸天是上海政法学院教授、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,也是宜川路街道社区治理顾问,多年来他一直自发地为邻里提供法律咨询。像他这样的热心群众、退休干部在“居委法苑”里还有很多。凭借着对社区基本情况、楼栋居民和矛盾的了解,他们能够迅速了解和回应居民需求,使得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和效果更加理想,进一步激发了社区自治活力。
短短不到6个月时间,中远两湾城近40件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,往年高发的物业费纠纷诉讼实现了零增长,而已讼物业费纠纷更是得到100%解决。
中远两湾城建成已超20年,随着时间推移,很多楼栋电梯出现了门关不上、骤降等故障,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。两年前,中远两湾城开始琢磨并形成了一套“换梯工作法”;两年后,“居委法苑”为这套工作法补上了最结实的一块法律拼图。
❖ 针对维修资金适用,“居委法苑”在方案形成阶段做好各种风险提示;
❖ 针对依法规范换梯决议表决流程,“居委法苑”用明确的法律规定为小型业主会机制广泛适用背书;
❖ 针对施工监管与维修保养,“居委法苑”帮助审查并完善施工合同,普及涉电梯纠纷维权法律知识,释明各方职权范围……
“换梯中遇到一些棘手问题,有了法律服务助力,我们感觉更有底气了。” 截至10月,中远两湾城有170台电梯更换平稳推进,恽梅对于打赢这场换梯“攻坚战”深有感触。
类似的作用,在楼道堆物整治工作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。不久前,居委会频频接到居民投诉,反映楼道内有私自堆放杂物、挤占公共空间的现象。
“我们安排物业进行过多次集中整治,但没过多久,新的垃圾又堆出来了,治标不治本。”居委会对楼道堆物“回潮”问题很是头疼。“居委法苑”组织区房管办、街道平安办、派出所以及社区业委会、物业公司等共同召开社区楼道堆物问题整治及建立长效机制讨论会,就楼道堆物整治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详细解读释明,指导居委会制定业主文明公约,楼道堆物整治工作顺利开展,并对第三居民区29个楼栋开展循环整治。
相邻纠纷、公共空间使用、噪音扰民问题……一个个矛盾源头被纳入“居委法苑”推动治理的范畴。
善于此,但不止于此。“居委法苑”的设立,不单单是为了帮助一个社区变得更好,更大的价值在于,通过构建一个可复制、可借鉴、可推广的治理场景,辐射辖区全域、反哺社会治理。
通过司法大数据研究,结合“居委法苑”的实践成果,包括《社区法治生态报告》《社区治理司法建议》以及《换梯工作司法提示》《相邻纠纷典型案例及化解指南》《物业常见纠纷处理指南》《社区公共环境治理建议》等一系列对策意见的产出,为社区治理难点开出了良方。这些成果,通过府院联动机制,将同步输送至辖区各级职能部门,作为开展相关工作的决策参考。
立足预防、立足调解、立足法治、立足基层,“居委法苑”平台还延伸解锁了基层风险防控的策源功能。
不久前,有社区居民向下沉法官盛利反馈健身房存在闭店“跑路”后换壳“另起炉灶”的情况。这一信号立刻触发了盛利的思考,经过进一步的调研论证,盛利和同事们在上海法院“数字法院”建设相关平台上申报开发了“预付式消费风险预警及协同治理”应用场景,并形成相关决策报告。这份报告很快获得了各级领导以及主管部门的关注。
群众的满意度是工作最好的标尺。“居委法苑”自设立以来获得广泛认可与好评,相关案例和举措获人民网、人民法院报报道,并多次受到区委相关领导的批示与肯定。
“未来,普陀区人民法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‘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’的重要指示,进一步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,践行能动司法理念,做深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,做实指导调解的法定职能,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‘居委法苑’迸发出新的实践生命力,为新时代‘大城之治’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‘善治之道’。”普陀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刘力表示。
来源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
高院供稿部门:综合处、立案庭(诉讼服务中心、诉调对接中心、信访办公室)、研究室(发展研究中心)
责任编辑:陈凤、周婧、董佳艺
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“上海高院”公众号
▴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“上海高院”公众号 ▴